摘要: 在前一篇文章的最后提到,对于准确率的提升是后续需要做的事情之一。接下来看看对于提升准确率,还有哪些事情可以做。 一,回顾 首先回顾下前一篇文章最后得到的结果,如下: 执行时间先忽略,只看准确率。对于上面8个字段,有些在sample为25(采样比例1/25)的情况下还是相当准确的,比如odps_task_type,start_time;而有些则存在一定差距,比如project_name,fuxi_ceil_mem等;还有些存在比较大的差距,比如odps_inst_id,fuxi_avg_cpu。
在前一篇文章的最后提到,对于准确率的提升是后续需要做的事情之一。接下来看看对于提升准确率,还有哪些事情可以做。
一,回顾
首先回顾下前一篇文章最后得到的结果,如下:
执行时间先忽略,只看准确率。对于上面8个字段,有些在sample为25(采样比例1/25)的情况下还是相当准确的,比如odps_task_type,start_time;而有些则存在一定差距,比如project_name,fuxi_ceil_mem等;还有些存在比较大的差距,比如odps_inst_id,fuxi_avg_cpu。同样的采样算法,同样的估计算法,对于不同的数据会得到截然不同的结果。这种差异相信决大部分来自于数据本身。下面就从数据本身来看下到底差异是如何出现的。二,数据差异
不同的字段存储的数据不同,不同数据可能会存在唯一值上的差异。比如说对于主键,比如说对于纬度直,两者肯定在DistinctValue的分布上肯定是完全不同的。
1,如果该字段为主键,那么RowCount(X轴)和DistinctValue(Y轴)关系类似下图:
这是一条斜率为1的直线。对于这种情况,目前的算法肯定可以非常准确的估算出DistinctValue值。2,如果该字段为纬度值(唯一值非常少),那么RowCount(X轴)和DistinctValue(Y轴)关系类似下图:
随着RowCount的增加,DistinctValue也在增加,但到了某个点后DistinctValue基本保持不变。3,如果该字段为一般字段,随着RowCount的增加而DistinctValue也缓慢增加,类似下图:
三,数据差异导致的DistinctValue的计算误差?
上面一部分列举了三种可能的RowCount和DistinctValue关系。第一种类型是比较简单的,也能很准确的估算出DistinctValue值。而对于第二种和第三种则要困难的多,从测试的结果来看是这样的。
我们采样的前提是,采样算法能保证采样是随机的,每条数据被访问的几率是相同的。但实际上这样的前提是不存在的。这也是目前对第三种的估算也可能存在较大差异的原因。因为按道理来说,其实第三种我们也应该能很好的预估才对。目前的采样算法并不是随机的,数据本身分布对采样的结果影响极大。为了性能和实现起来简单,目前采样的算法是隔n条取1条的方式实现的,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随机采样。针对同一次估算过程,我尝试过不同的拟合回归算法,结果并没有特别的不同,问题并不是在算法上,而是在数据本身上。下面通过对存在较大误差的fuxi_avg_cpu来看下,不同的采样比例下的RowCount和DistinctValue关系的差异。上面几张图对下对比,能看得出来在不同的采样比例下图形的状态会有很大的变化。差异这么大的话想要比较准确的预估显然是不太现实的。四,总结
目前看来DistinctValue估算的差异大部分原因是因为采样,想要提高准确率增加采样比例就可以了。而具体回归的算法,则没那么重要了。